幻觉,是一种假象,错觉,是我们脑袋里有意识的想象,是一种我们以为自己理解或者掌握,而实际却无法表达或者做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盲区,也可以说是我们意识内向往的高度,即内心的渴望。
加入笑来老师的写作训练营已经进入第三周了,今天也是第三周最后一天做作业。我就想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就从最基本的感知练习开始,第一个就是幻觉,我感触最深的。
第一课主题--文字的本质就是传递感知。听完文字的本质及词性的归类和运用,我就启动了自己大脑的所有回忆细胞,以前学到相关内容来理解,一个字,就是想,而且仅仅是想而已,想到自己很能分辨词性的,因为这是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经历所致---我当年读书时候语文成绩永远都是刚刚及格,到初中开始学英语后,通过老师讲语法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形容词,什么是副词,怎么样才是一句完整地话,什么时候用虚拟动词,什么时候用助动词等等,兴奋至极的我可以拍着胸脯对天发誓说我学了英语语法后才知道怎么划开语文书上一句话的主谓宾,那时候有一种就像习得内功心法一般打通了任督二脉,全身舒畅,与此同时我也在感叹我的六年小学语文是怎么学来的。
我做作业第一天感觉很轻松,那时我感觉很简单,很快画完词,写出抽象概念就算完成了,也就直接提交了,第二天时间比第一天要长一点,那时心里就隐隐不舒服了,因为对自己做的正确度差生了怀疑,但还是没有重听课程的基础上打卡交作业了。我也留心了,自己打卡后和督促组员打卡的同时会去看看别的组员是怎么做作业的,一看吓一跳,原来自己没有把作业做到核心,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幻觉出现了,而且一直伴随着我。
老师布置得作业是有框架的,作业不仅仅是画词性,找出抽象概念,判断作者的感知能力的强弱,还要进一步学会钻入作者的脑袋中去,这就需要下一步去分析作者传递的感知也就是中心思想是什么,我是否感知到了即我是否提炼出来了,然后换做自己去传递这种感知会怎么做感觉会比作者做的更好。
而我听课后以为听懂了,作业也知道要干嘛,对比之后发现我就是画的不全,写的不深,看到优秀学员作业就会拍脑门,我也想到了咋就没写呢,此时笑来老师的声音回荡在我耳边“没错没错没错,这百分之百的是幻觉,也必须是幻觉”,是啊,其实那也是我想更好的表达自己确实感知到位的渴望的幻觉
完成了第一周和第二周的作业,进入到第三周的结构练习,作业打卡我是完成了,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了和上面相同的情况,幻觉依然在,而且依然会被重复的发现。
可见,不断地重复的练习可以打破幻觉。
在这一次次的作业练习,一次次的反复听课的过程中,到今天的作业,我又发现了幻觉产生的另外一个因素--心理偏差。认知的不同是造成心理偏差的一个因素,同时也会影响我们感知力的,做完今天的作业我也发现了打破幻觉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开始做,而且是边做边学,更重要的是反复地接受某一领域的教育,耐心的走完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