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上(我觉得也可以衍生到其他事情上)我们最终的成绩会来自这个公式:
> p = δ + α - γ
那么,如何减小我们的 γ呢?
广义上的投资活动包含了交易。交易,就像德州扑克的爱好者:有些是业余的,有些是职业的。成绩也就有着非常鲜明的差别。在投资市场上,很多新人(新韭菜),甚至老人(老韭菜)充其量只是交易的业余选手,不知道交易是一门非常专业,非常纪律的投资活动。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意识到,那么在风险投资市场上,失败是已成的定局。
交易,不仅有着个人主观上的困难:智力差别,纪律性,知识面,经验等等,这导致人群中能靠交易稳定赚钱的少之又少。这几年我看到很多人,出名了,又沉寂了,还能留在市场上的屈指可数。这也反应了做交易的难。而文中,笑来老师也指出了,客观上的困难:譬如多次判断整体的概率就下来了;利润和亏损客观上对一般交易者都不利(滞后判断稀释了利润,却确定了亏损);还有巴菲特说的交易费用(如果杠杆,参与期货还有资金费用)如此等等。在投资市场,如果真要通过交易(譬如日内交易者)去赚钱,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人们热衷交易,甚至有很多人不知不觉得参与了过多的交易。为什么呢?一来,我想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晒一时的成绩单,甚至P成绩单),容易吸引不明就里的新人冲进去;二来,对交易的一知半解同时又远远低估了交易的难度。特别是对新人,他们不仅低估了交易的难度,也低估了它的代价:看得到的直接损失是其一,而因为投资策略错了导致错失庞大的利润——而这利润后续会不断扩大……如果投资新人,哪怕能认识到这两点,我相信他们至少会慎重去交易吧。很多时候,我们在行为上会发生混淆:自认为自己在做着价值投资或趋势投资,而实际呢,却天天关心着K线”动作变形“去做着交易。这样的人,投资市场上大有人在。
价值投资也好,趋势投资也好,对标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靠谱的标的(尤其是趋势标的),在两个周期后,很大概率能获利。那么我们现在就是”低买“,两周期后大概率”高卖“,这样γ就大概率降下来了——不仅降下来了,而且”归零“。投资活动,越频繁,越趋于运气,随机。这时候人其实很被动,这里也有了第三个理由去从事交易:交易是主动行为,人的行为更偏爱主动。但是,一般的交易者忘了自己从事于一件随机的事:越主动越糟糕,也越挫败。谨慎选择投资标长期定投的人,他们也是主动型的,他们的主动就是不断的买买买。能够不断买买买的前提,来自于场外的赚钱能力,而场外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这是一片主动领域。
定投策略很简单:买买买。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一个观点:唯有简单的理论方能解释复杂的世界。这跟定投策略有某种层度的契合。定投策略,甚至有极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