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讨论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时候,往往误以为他们是一组反义词。然而,只有从短期视角出发的时候,他们俩才是反意关系......在长期之后,也就是至少两个大周期之后,之前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必然呈现出复利式增长的趋势。”
这里的价值投资指的是找到当前价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的投资标的,然后在它的实际价格远远超出你以为的价值的时候卖出。价值投资理论显然是正确的,可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即便是沃伦•巴菲特,也一样是会出错的。那“不得不总是聚焦短期价格”的价值投资策略,在两个大周期之后再回头看的时候,往往并不见得优于基于长期的趋势投资策略。
由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联想到成本和质量这对词,一般在做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把控成本和保质量误以为是矛盾的,只有高成本才能铸就高品质,它们是成正比的。相反的,只有从短期视角出发的时候,它们俩才是对立关系。
谈到质量就不得不提到这两天让人揪心的郑州大雨,联想到陷入瘫痪的城市排水系统。其实国家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海绵城市,不管是绿色建筑还是海绵城市,对于住宅区地面硬化的透水性都有明确规定,可是真正落地的凤毛麟角。一来地产行业近几年一直在压缩成本,设计标准一降再降,前几年还是20cm厚的混凝土基础现在已经直接变成了10cm厚;二来给到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情况普遍存在,坚持原则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市场已经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所谓的透水路面最多做到面层使用透水材料,基础基本都不会使用透水材料,根本起不到作用;排水管道不但降低型号,还可能直接换成劣质的、使用期限更短的管材,一场普通的大雨都可能把小区道路淹没,更不用说百年千年一遇的暴雨情况......
面对灾情,也有同行反思了现状问题:
1、排水标准太低
2、城市进程太快
3、地面硬化过多
3、缓冲蓄水太少
4、地表径流过快
并大声疾呼我们需要做出的改变:
1、排水标准全面提高
2、规划功能齐全匹配
3、设计考虑合理可行
4、投资投入保证不降
5、建设过程质量保证
6、排水设施维护畅通
7、应急措施常备无患
可是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都是骨感的,调子起的有多高,落地就有多难。就像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奔走呼号的人也正是使现状走向恶化的其中一环,在面对具体选择的时候依然会优先看到眼前,选择利润为先。
从短期来看,道路基础当然可以做的薄一些,毕竟就算出问题也不过是些开裂这样的小问题,简单修修补补就好了,要是居然两年都没有坏,那就赚了,毕竟保修期也就是两年。可是如果我按照标准做,现在就会损失很多钱,因为业主方给到的价格太低了。什么,你说让我按照实际价格报价?真的那么做了,又怎么可能轮到我来干呢,毕竟别人家也都是这么干的。于是造就了一批质量有瑕疵的产品。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稍微有些气候异常,便后患无穷。
从长期来看,产品经常出现故障进行维修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造成使用期限缩短,重新来过的价格更是昂贵,至于遇到极端情况下的损失则不可估量。可是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灾难不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殊不知上天对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好特别善待谁。就像车祸并不会经常发生,更不一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可我们还是会花钱配备好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因为一旦发生车祸,它们是可以挽救我们的生命的。
业内交流、畅谈理想的时候,大家挂在嘴边的都是品质、效果,真的落实到事情上的时候,第一考虑的还是成本。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整体的价值观,是我们看问题的眼光。要想持续发展,就应该也只能以长期做为出发点。如果趋势选择正确了,那么,眼前的利益和长远价值之间的差异虽然不是不重要,但肯定并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