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脆弱》读书笔记2

###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思考:压⼒⼀定是不好的吗?哪种压⼒可以提升你的反脆弱性?
⭐️ 不一定,压力源的刺激频率非常重要: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给予较长的恢复期,这将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缺乏压力(压力在此是指让骨骼负重)可能导致衰老,一个亟须压力的反脆弱性系统如果长期缺乏压力源反而会变得更加脆弱。头顶重物或者手提重物会增加骨密度,而衰老会让骨密度下降。
在国外独自生存(或被囚禁)一段时间有助于提升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反脆弱性。因为学习一种语言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在一个多少有些紧张压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表达某些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比如在热带地区享用晚餐后产生内急时),借助于困境,从反复的错误中进行学习。
> 如果⼈为⼲预(脆弱推⼿)去除压⼒(混乱、失序、随机.....)会出现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今天出现了抗抑郁药物百忧解,悲伤,突如其来的焦虑,实际上是智慧的第二来源——甚至是第一来源。如今,被百忧解干预了,那么以后像波德莱尔的“脾气”,埃德加·爱伦·坡的情绪,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以及许多其他诗人的悲叹,所有这些有灵魂的东西,都将了无声息……
伟大的诗人可遇不可求。
捕杀狮子,造成当地的狮子灭绝了,导致山羊过度繁殖,这些羊啃噬树根,使得山区树木大规模消失。
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曾经是脆弱推⼿吗?)
⭐️ 我曾经是,之前脸上长痘痘,吃了一些“异维a酸胶囊”,现在痘痘是不怎么长了,但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估计受到了影响,吃太多辣椒🌶就会拉肚子。为了维护脸面而变得脆弱了。
> 对我的启发就是不要盲目干预一些复杂系统,因为干预一个因素很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适当的压力并非坏事,除非是紧急情况。
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 如果我能预测我未来每一天的轨迹,那么我会感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死了。
脆弱推手们错误地将经济视为需要每月定期维护的洗衣机,或者将你的身体的特征与光盘播放器的特征混为一谈。
###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思考:
为什么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
⭐️ 杀不死我的,并未使我变得更坚强,但它让我幸存下来,因为我比别人更强壮;由于它杀死了别人,也就是消灭了弱者,我们种群的当前平均素质变强了。
杀不死我的,有可能杀死别人,不是杀不死我的让我变得更强大,而是因为别人的脆弱,或者自己具备反脆弱性,没有被杀死,幸存了下来。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新的黑手党成员——苏联流亡者“在遭到古拉格关押后反倒愈发强壮了”。由于古拉格的监禁生活让身体最弱者纷纷殒命,只留下身体最强壮的人,因此人们会产生集中营让被关押者更强壮的错觉。有时候,我们在看到人们从考验中生存下来,而且幸存人群比最初人群的身体更强壮时,便会臆想这种考验对他们大有裨益。
> 为什么杀死我的东⻄却让其他⼈更强⼤?
⭐️ 因为我的牺牲改善了系统,而系统的改善让幸存下来的全体成员受益,因此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可能误将系统的反脆弱性视为个体的反脆弱性,而事实上,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这是毒物兴奋效应和自然选择之间的差异)。
自然希望其本身作为整体能够生存下来,而不是每一个物种都能生存下来,每一个物种也希望其中的个体是脆弱的(特别是在繁衍之后),以便整个物种的进化和选择。我们看到,脆弱性从物种到个体的转移对其整体的生存是必要的:物种具有潜在的反脆弱性,因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信息将永远延续,但各物种的成员却无法永生,它们随时准备着牺牲,在现实中,它们的牺牲就是为了成就集体的利益。
> 为什么你要感谢别⼈的错误?
⭐️ 因为如果“泰坦尼克”号没有遭遇那次众所周知的致命事故,我们将会不断地建造越来越大的远洋客轮,而下一次的灾难将是更大的悲剧。
考验只能说是一场无情的考试,失败者只有死路一条。
每一次飞机失事都让我们离安全更近一步,因为我们会改进系统,使下一次的飞行更安全——失事人员为其他人的总体安全做出了贡献。瑞士航空111号航班、环球航空800号航班,以及法国航空447号航班都以它们的牺牲促进了系统的改进。
为了改善系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较高层级的反脆弱性有赖于较低层级的脆弱性,或者较低层级的牺牲,每天早上你用你家的高级咖啡壶(iphone12 阅读得到电子书时)煮咖啡时,你正受益于某些企业家的失败——他们的失败就在于没有击败你厨房台面上那个更胜一筹的产品(你手里的iphone12)
> 为什么你要观察学习?
⭐️ 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是极为难得的零成本的学习机会。别人的错误会改善系统,让我们知道,哦,原来那样是行不通的,别人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咦,居然这样也可以。想要摘到鲜嫩多汁的美味苹果,有两个办法,其中一个是亲自爬上枝头,但这样意味着你要承担树枝可能因承载超重而断裂的风险。另一个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每次试错都能让你了解到什么是行不通的,渐渐地,你就接近有效的解决方案了——这样,每一次努力都变得更有价值,更像是一笔支出而非一个错误。当然,在此过程中你将不断地有所发现。
> 为什么创业者让⼈尊敬?
⭐️ 有些人虽然什么也没有得到,无名无利,但却为别人贡献了最好的知识,即有关“无为”的知识(什么是不可行的)。他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己失败了,把好处留给了他人,更糟糕的是,他还未必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将遭受失败、轻慢和贫困,但是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为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与他人脱贫而承担的风险和做出的牺牲。你们正是反脆弱性的来源。中国感谢你。
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 ⭐️ 冷酷无情便是进步的引擎,承认这一点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
###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思考:什么是平均斯坦?请举例说明
⭐️ 平均斯坦中包含很多变化,但没有一个是极端变化。平均斯坦指的是众多看似非常可怕,但是汇总后便相互抵消的变化。平均斯坦是此起彼伏的波动,充满许多小的波折。
我们的卡路里摄入量属于平均斯坦,如果你将一年内消耗的卡路里加总,即使不把你故意多算的卡里路量减掉,你也会看到,没有哪一天的卡路里量在总量中占据较大比重(最多占比0.5%,或者不超过5 000卡路里,而你一年消耗的热量可达80万卡路里)。
司机的收入属于平均斯坦。
因此,一些异常的、罕见的事件从总量和长期的角度来说,都只起到无关紧要的作用。两个大周期后,眼前看起来“抱爹”、瀑布、腰斩腰斩再腰斩的小波动都是鸡毛蒜皮。
> 什么是极端斯坦?请举例说明
⭐️ 极端斯坦中的变化不多,但是一旦发生都是极端变化。极端斯坦指的是大部分时间非常稳定,偶尔陷入重大混乱状态的情况,也就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错误。
如果你销售图书,那么你会看到,一半以上的销售额(甚至90%的利润)往往来自最畅销的0.1%的图书,在这种情况下,例外事件,也就是千里挑一的事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金融问题和其他经济问题一样,往往属于极端斯坦,就像历史总是以突变和跳跃的方式,从一个状态跳到另一个状态。
火鸡的故事是极端斯坦。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 我们限制第一个系统(平均斯坦),我们往往会得到第二个结果(极端斯坦)。
从火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缺乏证据证明某物有害不等于反过来就证明某物无害。这是逻辑谬误。有点烧脑,值得反复琢磨几遍。没有证据证明有害≠有证据证明无害。火鸡🦃这个例子,没有证据证明屠夫会在感恩节前要杀它,相反,每天给它喂食,有喂食的证据证明屠夫爱护它,并不等于说屠夫感恩节前就不会杀它,最终屠刀还是伸向了火鸡的脖子。
> 对你的启发是什么?为什么⼀定的波动是有益的?(思考投资市场的波动)
⭐️ 偶尔发洪水也从未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远比长期干旱后遭遇强降雨的气候容易应对。
一定的波动性这是在磨练我们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在微调系统。投资市场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世界中人们面对的压力,压力即信息。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到底发生了多少事,但是通过投资市场的波动可以反映出来是好事多还是坏事多,有没有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风险不在于过去,而是来自于未来,而波动性就是以最佳的姿势迎接未来。波动性在眼前看起来感觉是坏事,但只要把目光放长远,就会意识到波动性所带来的益处。森林里偶尔几次可控的小火灾远比一个极端不可控的大火灾更友好。
> 投资如果没有波动,那还怎么会有收益呢?波动和稳定彼此矛盾,连人民币或者美元的价值都充满波动,十年前的一块钱在今天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年的购买力了。波动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拥抱波动性,如果我们能从波动中受益,那么谁还会讨厌波动性?对我们有利的,都是好的,值得赞美的,比如波动性。对我们不利的,都是坏的,是要被谴责的,比如2020年新冠。
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 我知道,我很难向天真的数据驱动型人们解释,风险存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
人类害怕第二种波动性,意图努力保护系统却无知地弱化了系统,或者泯灭了它们的反脆弱性。
作者微信:TimeOne2
猜你喜欢:
[《沟通的方法》读书笔记(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ODA1MzE1MQ==&mid=2247484978&idx=1&sn=cdc57a9f65b9372cece3aaddf05c3ee8&chksm=fadcd942cdab5054beb519e3c97d10b2dff3656fbaadf6347fa38f93c23054607601fd559c20&scene=21#wechat_redirect)
[《周期》读书笔记6](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ODA1MzE1MQ==&mid=2247484949&idx=1&sn=d8977ebe7e6e26dd7cd866b8c7d1d8e3&chksm=fadcd965cdab507340dcf10b2add9840b6bbfe14ec0b60dc44b64a25c0fc2a834464feba9fdc&scene=21#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