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谬误的三种形式,
> 1. 自相矛盾;
> 2. 错误类比;
> 3. 非理性诉求;
# 关于错误类比
我们公司有一个同事特别喜欢用类比,特别喜欢。
但是,我很不喜欢他这种沟通模式。
现在,我大概明白为什么我很不喜欢他这样的沟通模式了。
沟通过程中,他频繁使用类比,有意无意地、似懂非懂地把问题简化了。
有时候,有些问题需要简化,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而不是过早地简化。
过早地把问题简化影响了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沟通的进程。因为,他用了类比之后,把大家带入到了他类比的内容上去了,不管类比是否合理,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所以,我认为,他喜欢用类比,其实是懒惰的思考模式的表现,只是为了急于表示自己懂了一个新的事物,也是在炫耀自己的聪明。
我要引以为戒。
# 关于非理性诉求
这里面有一个词汇——宽容。
很多年前,估计有十几年了。在南京有过一个命案,一个德国青年在南京被抢劫致死。德国青年的父母来中国了解了情况之后(杀人犯成长环境很不好,家庭条件也很不好),想请中国法院宽恕杀人犯,不要判死刑。
当时关于这个案件的报道,有很多都在赞扬德国人的宽恕品德。我也被这样的报道所触动,觉得西方文化里面,这样的宽恕模式比较人性化。
然而,德国人在这个事情上算是非理性诉求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