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事情禁不起追问,看完开头的问句,你或许已经开始怀疑了。
前几日在上海,一家肯德基店把当天没有销售完的食物放在店门口的一个冰箱里,目的是给需要帮助的人留下,让他们自愿来取。
但现实跟大家想象的和谐景象不太一样。
食物被哄抢,场面混乱,还有食物被丢在地上。
随后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有理性的声音,但大多数声音都是对这一场面充满情绪的宣泄。
## 魔都VS抢汉堡
之所以这个看似不大的事件在网上会掀起风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一种原因是,事发地是在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
在外人眼里,上海是我国的东方明珠,但是抢汉堡这一举动,打破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没错,上海每年的GDP在全国来看确实高。
上海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万元,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
然而,我们忽视的事实是,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里,还有18万余的低保户也生活在这里。
即便是在美国最发达的城市里,也有很多穷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的居民是完全由富人组成的。
还有另外一种原因,事发地是在肯德基。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美国的公司,而抢这些剩余食物的又是一些中国的市民。
此中的滋味你想一想,这一定会刺痛一些网友心中的并不恰当的自尊心,从而把愤怒发泄在了这些抢食物的人身上,进而发泄到了这座城市上。
## 食物银行VS被疯抢
那么,像这家肯德基店一样,把剩余没有过期的食物放在冰箱里的形式是第一次吗?如果不是的话,每个地方都会被疯抢一气吗?
并不是这样的。
这种形式叫做食物银行,食物银行这一概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美国,目的是将剩余的食物收集起来,再发给有需要的人,以减少食物的浪费。
所以肯德基这次的活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早就有了。
那么,是所有食物银行刚上架的食物都会被洗劫一空吗?还是在发达国家就会非常有序,而到了我们发展中的国家就会造成混乱?
在网上简单的搜索了一下有关食物银行的现状,我看到就和普通的网友有了很大的差别。
首先,不是所有的食物银行都像你从视频中看上去的那样混乱,你看到的只是个例。
就如下图,这同样是在上海的一处食物银行,人们都自发的排好长队,等着领取食物:

图片
其次,造成混乱的也并不是因为我们穷,也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能够顺利开展食物银行的阶段。
在美国也有很多需要靠食物银行的救济才能生存的人,而且这样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尤其今年的疫情更是增加了需要领取食物救济的市民数量,他们常常将公路堵得水泄不通:
图片

## 凑热闹、宣泄情绪VS独立思考
对于初次接触的事物,我们的看法往往趋向于极端——要么就是好,要么就是不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应该要仔细调查研究一番后,再下结论。
比如这次的肯德基食物被疯抢事件,冷静的调查一番过后,我们就会明白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它还不够完善。
那么面对好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冷嘲热讽,而应该想如何去改进它,让它变好,以后人们不再会去疯抢一气。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门槛,凭低保证领取;组织一些志愿者维护秩序;拉入一些当地的企业把他们临近过期的物品捐献出来;大家合力设计一些食物安全的宣传海报,以防止领取了食物银行的市民不小心食用了过期食物对身体造成伤害,等等。
除了在评论区里吵几句,发泄一下情绪,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我建议你现在再回去看一次那个视频,你还会有那么多情绪吗?还是理性的思考增加了一点?
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经过我们头脑里那个感性的部分和自己以往的经验渲染和加工过的幻觉而已,那不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在今天网络如此发达、信息鱼龙混杂的环境里,眼见的不一定为实,更加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去审视。
*好了,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