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发布完文章后,我才注意到,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的文章数已经有501篇。但我内心的激动程度与之前在写到100篇、200篇时相比,真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我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习以为常的力量在其中作怪。就像一个司机,在最初开车上路时,发现自己一天开了几十上百公里,会觉得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并且还没一点刮了蹭了。可当这个司机开了超过1万公里之后,他对数字其实就已然实现脱敏。哪怕有一天仪表盘上显示已开到10万公里,他也就是简简单单地在心里「哦」一声就结束了,表示知道。说实话,我现在对500这一数字的反应,和老司机对公里数的态度是一模一样,激不起心里泛起一点水花。
还有则是在与电脑持续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1年08个月后,写公号文章这件事对我来说,已越来越不是件需要我调动特大心力,强打起精神,消耗多少亿脑细胞后才能完成的事。而是越来越向吃饭、喝水、呼吸这类事情趋同。也就是写作正在从我的意识层面向潜意识蠕动着,变成类似刷牙般的存在。大部分情况下刷牙次数的增加,能带给我们情绪起伏吗,不能吧。所以写作在我这也一样,写的越多,就越觉得这就是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量的叠加对情绪不起任何作用。
说写作已变成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我是有切实证据支持的。其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就是最近两月在我的生活中表现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现象——每当我脑中升起不知道之后每天有啥可写的念头。通常不出两天,这一念头就会不攻自破,眼里会突然发现生活中那哪儿都是事,都值得自己用写作的方式将其写下来、记录下来。
比如就拿这月上旬长达7天的停更来说,在复更的前一天我还在想,最近的情绪、心思都不在写作上,这每天1000字要如何变的出来。结果万万没想到,生活立即就给出了答案,让疫情到我这儿来报道了一番,直接解决我两天的写作难题。
当然生活给予我启发是一方面,但我觉得重头戏还是在我自己身上,是我经过之前几百篇文章的锻炼后,让心渐渐开化,从原来麻木、粗线条的状态,逐步开始对周边发生的事变的敏感、更具有感受力。于是很多以前看上去觉得稀疏平常、没啥可说的事,现在都能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受。
同时不止如此,我还发现,自己对写作的依赖度目前正在变的越来越重。原因也非常简单直接,将事情只放在脑子里琢磨,永远都是一团浆糊,总难以理出一条完整清晰的线。但当将其用写作的方式一点点码下来时,通常很多事情的那层窗户纸就在这过程中一点点被捅开了,让自己会有种拨云见雾之感。
要知道,将一件事情想明白的感觉,是非常容易让人上瘾的。就像一盘棋走到后半场,自己通过几步推演,发现自己能得到什么结果一样。人一旦有了这个技能,尝了这一禁果,再想回去,就不可能了。所以说实话,现在我对写作的需要程度,远远大于它对我的。时隔一段时间不写,就会觉得心痒难耐,总会有种生活没过明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