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第三十课,宏观经济学第五节课

**羊毛出在羊身上。**
政府是不创造财富的,要么通过加印货币,要么通过再分配的方式给社会增加复利。
加印货币,就加剧了通货膨胀。老百姓手中的钱不值钱了,政府再多发福利,其实发了跟没发一样,甚至还不如不发;因为物价上涨,原来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就要130块钱才能买到,除了你手中原来的100块钱,政府就算再给你补30块钱才能跟以前一样;至于其他的影响就更多了:产能过剩,供求失衡……
我们再来看看再分配的方式,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再分配的方式只能放缓贫富不均,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富差距;因为贫富差距不仅仅是客观条件和资源导致的,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同样起重要的作用;没有人愿意无偿的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提供给坐享其成的人。贫富差距从人的根本上来看,是思维意识的问题。
所以,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到创造财富的思维认知,改变自己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真正的去给他人提供价值,以获得应有的收入。
不开化的人,给再多的钱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创造意识的人,就算提供对应的福利,他们都以劳动为荣,以自己创造的价值为傲。
社会的不公平会一直存在,我们的历史本身就是由不公平产生的矛盾而推动的,未来也是这样。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公平是客观资源分布的不公平导致的社会贫富差距,明天我们会发现真正的不公平来源于我们的大脑: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认知和规划的不同,对自己要求的不同导致不同阶层群体。
甚至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了——英国有一部记录片《人生七年》就阐述了不同的家庭阶层的后代基本上都延续了其家庭的阶层,而根本的原因则是每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不是因为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公平,而导致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正好相反,是因为他们从小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影响了他们以后的人生。因为所有的资源都会自动向能够体现其更高价值的方向流动,这是客观规律。
**教育,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