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时
今天在给娃挑电蚊液,才入夏,蚊子已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跑了出来,专挑细皮嫩肉的娃娃咬。
在挑电蚊液的过程中,发现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 “
>
> 他们真敢吹,我们真敢信。
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婴童品牌,打着纯天然、进口、无毒、孕婴可放心使用的幌子,广告词写的一个比一个动人,检验报告一个比一个逼真,更不用说法国进口、德国进口的纯天然成分,以及专利的这个配方、那个技术。
可抛开表象看本质,只需要看一个东西,就是成分表。
连成分表都没有的可以直接PASS。
而有成分表的,如果你细心,会发现它们的成分都是氯氟醚菊酯,只不过是成分到底是0.6%还是0.8%还是1.2%。
而产品所谓的进口成分,不过是溶剂而已。
至于氯氟醚菊酯这个成分是否有毒,ChatGPT一问就很清楚了。
## 往日
说实话,在看的过程中,越看越心惊,深悔自己交了那么多年的智商税。
**从怀孕伊始及至当妈这些年,如果说什么时候最认真,应该就是挑给娃用的各种吃穿用的攻略上面了吧,那可是连当年考研也没费那么多精力。**
吃穿住用行,从奶粉、到牙刷牙膏,及至衣服面料、鞋子鞋型、袜子线头等都需要仔细做攻略,如果没有认真看过所有知名博主的对比分析报告、没有把淘宝、京东和小红书全翻个遍,是不会直接下单的。
那时,攻略做的认真,以为是“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可今天回头看,哪是什么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不过是在做信息的搜集比对,其实还是在商家和广告的“套子”里,从未逃离。**
用范伟的话说,就是:
> “
>
> 防不胜防。
今天,看着成分表上的赤裸裸的氯氟醚菊酯,然后再看看产品标题和详情页上吹的天花乱坠的广告文案,我心里就一直很纳闷:
**是商家太明目张胆还是买家就是这么容易被骗,他们怎么敢在明明有具体成分表的情况下还敢狂吹:纯天然和无毒?**
可是,这个问题,想想自己以前,不就是这样子的吗?
'
只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文案,而忽视了明晃晃的证据。
证据明明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而我们就是视而不见。
我们只看见了商家想要展示给我们的内容,那些高大上的精美图片,那些耀眼的明星代言,那些触动人心的吸引眼球的文字,至于其他,何曾入眼过。
**我们总是限于表象的迷乱里。**
那些年买过的那么多“伪概念”的东西就是证据。
看人也是如此,人总是容易被别人的“三言两语”所欺骗,但这几年下来,我也逐渐习惯了:
> “
>
> 不看对方怎么说,看对方怎么做。
**毕竟,说的容易比唱的好听,可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抛开一切表象,抓本质,万变不离其宗,这是我今天的发现。**
好,我是**爱梅**,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