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笑来老师一口气,将新课《家庭教育课》讲完了,恰好也有大块的时间来学习,听完直呼过瘾。虽然我本身从事教育行业,又爱好心理学,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想法自认为已经走在绝大多数人的前列,但我不得不说,笑来老师的家庭教育课不仅在观念上超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具有一定的方法论,能够指导家长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长,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如果一个家长接受了好的教育,懂得如何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和榜样,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孩子自然会学到这些,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
但是,绝大多数的家长却将教育的目光放在孩子身上,鸡娃就是他们典型的操作,他们用这样的理由和借口逃避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我已经这样了,不可能改变了”。
“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应该听家长的”。
“我这样做,就是不想让他们重蹈覆辙”。
《财务自由之路》里有一个概念,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承担责任,没有一个成功的人,肩膀上是轻飘飘的,绝对没有。当你把责任推出去,那就意味着,你把权利也推了出去。
把拥有一个更成功人生的责任推给孩子,那就只能被动等待孩子的是选择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还是一个平庸的人。家长不去追求自己成功的人生,凭什么孩子就能学会如何追求,要靠自学成才吗?
鸡娃这样的现象在家庭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这种做法到底是否有用。还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隐蔽,也更为重要,那就是:
父母的行为观念也是复印原件,同样被孩子复印到了他的模式中。
我的父母生是中国千万个平庸的父母中的一对,年轻的时候他们吵架,打架。他们不会教育孩子,尤其是我的母亲不会好好讲话,动不动就指责别人,所有人都不如她的意,家里经常充斥着她的责骂声,从小在这种胆战心惊的中生活,人也变得麻木。
上高中的时候,我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要成为像她那样的人,要逃离这样的家庭。于是考大学就要去远的地方,越远越好。我不能像她那样没有文化,不能像她那样动不动就指责别人。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做得不错,我确实没有变成她的影子,我的人际关系自认为还可以,我并没有将身边的人都推向对立面。但是,随着学习心理学越深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我发现,我的某些行为越来越像她。
当我感到某个人不称心,或者明明可以做好却做的不好的时候,我就开始像她那样挑剔,否定对方。尽管有时候有意识地去克制自己,但态度上其实还是表露无疑。
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深刻又隐秘,以至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对此一无所知,把精力用错了对象。
鸡娃不如鸡自己,这句调笑的话,竟然藏着教育的真谛。
鸡自己不只是鸡能力,还要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并着手去改变自己。
我听过无数的案例,改变自己的父母,亲子关系变得更好了,那些想要改变孩子的,家庭更加不幸了。
借用笑来老师说的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复印机的力量也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