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感情,大数据也“莫名其妙”给我推送各种情感小视频,这两天刷到罗翔讲到这样一句话,大家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对不对?但是你会发现你今天爱他,你明天就不爱他了,因为人是会变的,如果爱只是一种感觉,那么当他遇到挑战,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除,因为我们很容易在不同的人身上,获得这种感觉,所以移情别恋最经常的说辞就是,我没有感觉了,但真正的爱呢,并非一种感觉,它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彼此的牺牲和彼此的成就。
回顾过往,初中初恋的时候,我听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可能真正爱上一个人,所以毕业失恋的时候,我对自己能拥有爱情这件事很悲观;到了高中,我却又遇到了一个彼此眼中都是对方的人,这时我对一个人一辈子只可能真正爱上一个人这个结论开始质疑;到了大学,刚军训就遇到了新的恋人,我开始怀疑自己对感情的忠诚,也怀疑爱情这件事本身;毕业工作后, 发现每一个阶段每个人皆有所得,所以某种意义上也很欣慰。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又在自己不同的阶段对感情有不同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剧、听歌、读小说,倾听朋友们讲述他们的感情故事,留意别人怎么评价爱情,最终都想得到自己关于爱情的答案。以前我坚定的认为爱情就是一种感觉,后来了解了一些神经脑科学和心理学后又觉得,那些所谓的感觉也可能是一些外部因素通过心理触发了体内某种神经递质,激发了大量类似多巴胺的分泌,造成了心跳加速、全身极度欣快的感觉,所以我们才能在不同的人身上体会到爱情的感觉。
然而小时候我听说过的那句,一个人一辈子只可能真正爱上一个人的这种人,要么他就是运气不太好,只遇到了一个人能激发出他的这种感觉,要么就是他对爱情的定义并非感觉,而是时间,因为对每个人而言,时间是最重要的排他性资源,你和这个人过一生,就不可能和那个人也过一生,所以最终我们只能选择和一个人过一生,和这个能过一生的人的感情就是他定义的爱情吧。除了这两种情况,我也想不出这句话在其他语境下如何成立。
到今天,我对爱情的理解更倾向于最起头罗翔说的那句话,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彼此牺牲和彼此成就,这种爱情由感觉而起,由责任延续。而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两个人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可能是不同步的,所以两个人需要像跳华尔兹一样,你退一步我进一步,你进一步我退一步,有默契很好,没有默契就多沟通,两个人都倾注了时间和用心的感情,不可能最终达不到默契。
两个人漫长的携手同行,有生活上的彼此照顾和包容,也有精神上的相互支撑和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共同成长,因为成长是唯一战胜了时光的东西,只有成长我们才能在不断更新的自我中感受到世界广阔的美好,否则内在停止了成长和更新,看什么也都只剩麻木,最终成为只能靠外在和物质刺激新感受的匮乏的人。
成长不是说我们都要对同样的事情感兴趣,而是说你在你感兴趣的那些领域里不断玩得更高级,我在我感兴趣的那些领域里也总是持续深入,最终我们都能走到各自领域里的前端,这一路上我们能给彼此批评建议,也能给彼此鼓励信心,最终我们在这段爱情里不断成就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冷漠无情的时间里享受爱情的甜蜜和成长的收获。
如果能拥有这样的爱情,我一定会对我的伴侣说,三生有幸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