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要求:
> 关于“采集素材”这件事,思考自己的现状及未来,是否能做个猛人呢——做得久、想得深、干的狠?
> 可以参考以下模板:
> 【我现在是怎么做的?】
> 【关于这件事的未来,我是如何设想的?】
> 【我这样做得够猛吗?这件事,能做得久、想得深、干的狠吗?】
> 【我是否在做 需要很久才能获得收益的事情】
> 【永远要呵护自己的勇气】
> 【越是低谷的时候越是要更努力,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
> 【人差一口气,气吞山河的气】
看了下作业要求,推测背后的议题是为了让我们形成“采集素材”这件事的行动计划并真的开始行动起来。
关于“形成某个事情的计划并真的开始行动起来”,我更偏好的思考框架是教练技术中的 GROW 模型——以终为始来思考当前如何起步,并通过简单的意愿评估,来检验和调整第一步达成的概率。
以下是参考 GROW 模型,并结合作业所给问题检验后的思考要点梳理:
## Goal:关于“采集素材”这件事的未来,我是如何设想的?
内容上,主要积累以下内容,以便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并为输出做积累:
* 概念/术语
* 反常识
* 典型误区、别人的失败与麻烦
* 世界运作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相关事实
* 案例(主要是传递感知的精彩论证&类比等)
* 推荐的人、书、论文或报告等可以进一步按图索骥的材料
* 金句
行动上,除了摘录,更关键的是以下两点:
1. 经常翻阅,并根据新的认知进行重组
2. aha moment 及时写下来,哪怕只是关键词,或用语音输入法快速先把灵感及时记下
## Reality:我现在是怎么做的?
内容上,大部分已经在积累,但在以下方面还比较薄弱,比较零散:
* 典型误区、别人的失败与麻烦
* 推荐的人、书、论文或报告等可以进一步按图索骥的材料
行动上,一般都能及时写下 aha moment ,但很少翻阅,更别说重组。总是向外获取新内容,但很少翻阅重组已有素材,这其实效率不高——不把盘点已有的东西,新东西进来就少了连接,难以快速形成自己的体系,也浪费了往外看新东西的精力。之后要重点调整。
## Option:接下来如何行动?打算重点发力什么?
1. 多留意误区,多观察、多研究、多思考别人的失败与麻烦。
2. 留心梳理优质信息源里推荐的人、书、论文或报告等可以进一步按图索骥的材料,以便后续决策要先看哪些内容时参考
3. 定期翻阅已经积累的素材:不用一次翻阅完所有。先每周翻阅上周的,把习惯先养起来。逐步找到感觉后(预计 2-3 周),再开始把更早的素材也加入回顾队列。
## Will:行动意愿如何?
8 分。明天就先把这两天积累的素材翻阅和回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