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想要做一件事情,明明知道只要做了这件事,命运可能发生180度的转变,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做出抉择,觉得差一点什么,心力软塌塌地。总是犹犹豫豫,衡量来衡量去纠结再纠结。于是,时间点点滴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自己依旧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这是为什么?是缺乏勇气吗?缺乏驱动力吗?
在经历了上面的心理过程,我发现,如果做出选择需要一定的勇气,对这个选择越是严谨论证,拥有越多的案例佐证它成功的概率,我们就会产生越多的勇气。但是,我们缺乏勇气并不是因为产生的不够多,而是没有注意到,在别的地方,勇气一直在流失。
把需要抉择的勇气数量比作一个水池里的水,只有管道输入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检查水池,不要有隐藏着洞口。
包租是一个打造睡后收入非常好的生意,在我学习考察几个月期间,看到无数的成功的案例,重点在于一次投入,6年收获。我决定把它作为我接下来转型的赛道,但是,面对这么严谨论证,无数人成功的基础上,我依旧充满了担忧。
今年的经济形势这么不好,离职去做包租,会不会太过于冒险了?
我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可以?会不会钱花完了还没有开张?
就算开张了包租的生意是否还会像之前一样好?
遇到困难我有没有坚持下去的耐心?
我不会装修怎么办?
·····
你看,我的每一个担忧都是隐藏在水池里的洞口,大大小小的洞口数不胜数,就算我再如何论证包租的可靠性,不好意思,勇气永远是不够的。
小学有一道经典的应用题,一个水池一边进水,一边出水,问什么时间能够把水池的水填满。之前觉得出这道题的人真是不环保,浪费水资源。现在看,这道题真是一个神奇的类比。
你发现了吗?
当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勇气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检查自己思维的“水池”,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水池是完好无损的,还是漏洞百出。如果我们过于关注负面的担忧,过于关注困难,那水池毫无疑问地会如我所愿地充满挫折。
同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创造上面,去创造更多的勇气,内驱力,也就是想尽办法,把水池的输入口变大,这样才能存住勇气。
就像想要摆脱债务积累财富,第一步,要开源节流,不论收入多少,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储蓄,不论如何,都要去寻找更多的输入管道。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勇气去做出选择,而是,我们的思维的水池里,总是隐蔽地放走好不容易积累的勇气。
我们需要打补丁,把思维的水池修理好才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