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二字,每个人的理解和做法都不一样!今天上午的一条信息让我再一次认识到自身的这个问题,自己的认真依然是低段位的,为什么呢:
在学习李笑来老师第一期写作课时,确实是如同他所说“由衷地、认真地”记着笔记,就如同第一次学习别人的课程一样。但后来,这个认真劲就慢慢的减缓了,逐渐被消磨干净了!但我还算是耐力比较强一些的人,认真地学习了第一期,认真地做了笔记,作业基本按50%的量在完成,到现在还是在“认真地”继续做。
第二期写作课开课后,我也是认真的听了,对原来的笔记进行了补充,但没有听到(自己没有听到)太多的新意,有点失望(没有再深入的钻研,学习热情和理解层次停滞的原因)!
今天,读了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描述后,切实地感觉到差距非常之大,一是他反复的学习写作课,反复地践行、反复地练习,行动力值得学习。二是他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是学经济、金融本科毕业的,但仍然不能融汇贯通专业知识,于是,他反复反复再反复的学了《薛兆丰经济学》和《香帅金融学》专栏,他还买了纸质书回来看,把整个知识体系进行了消化。
这段信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是号称比较认真的人,花钱订阅了很多专栏,刚开始,很认真地学,感觉很有用,但学完之后就抛于脑后。早上上班时,在路上重新找出来复习一下,听烦了之后再换下一个科目!这时, 我忽然醒悟,这哪是学习啊,这分明是解闷吗,说严重一点其实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或者自欺欺人吗?时间过去了,该掌握的却并没有掌握,如果以后长时间这么做,我将永远被困在这种情境里“认真地”学习一生。所以,再仔细反思自己走过的路,一是没有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走,如同打井取水一样,没有在一个地方坚定地坚持下去,总是兴冲冲的在一个地方辛苦付出一番,没有达成结果后重新选择一个地方大干一番。这种认真显然是徒劳的认真,或者说是无效的认真!选择一个大方向,坚定的往下做,一直做,不断的做,做精、做透,这才是在专业领域内能否成为顶级人物的关键。
所以,在知道和做到之间,不同的认真“段位”会决定这个距离的远近,其实也无所谓远近之说,只是说你的付出是否具有叠加和穿透效应,如果有,那么,会早一天取得期望的成果,如果没有,将不断的陷入这种死循环里无限的往复,或者耗尽一生的时间循环地往复,最好的状是在某个时刻顿悟,恰巧取得了希望中的成就!
所以,我坚定地笃信认真是有“段位”的,不同的段位决定了你在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