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写作训练**
**12丨对世界的应该思维: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要点】:**
**【我的思考】:**
**【我的行动】:**
**打卡书籍:《了不起的我》**
---
**康馨月:**
【知识要点】:
应该思维的本质在于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脑中已有的规则
“必须”和“应该思维”总是相伴而生。“必须”意味着,只能是这个结果,当结果不符合预期时,人们就会陷入严重的焦虑中。
越是接受现实,人们越能利用现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抑郁和愤怒中跟现实怄气。
【我的思考】:
之前复习考研的时候看了这篇文章,那段时间异常焦虑。一方面医学生考研率奇高,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选择的,必须考。另一方面,我的大学是一路挂过来的,医学专业课学得可以说是比较痛苦,所以考研的基础比同班同学要差。
然而综合分析了利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精神医学这个专业就是必须考研,而且考研一年比一年难,今年还可能扩招,所以今年考上是最划算的。于是复习着复习着,“考上研甚至一战考上研”就变成了必须。
巧的是在复习后期,轮转到了一个管得特别多的科室,对于“基础极差”而且“今年必须考上”的我简直是灭顶之灾,我没法好好复习,甚至没法好好生活。
开始吃不下饭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已经出问题了,于是趁国庆给自己放了个假,思考自己的处境。看到这篇文章,我才反应过来,考不考得上其实并不是我能决定的,虽然有决心、努力可以增大考上的概率,但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万无一失,所以逼自己做到“必须考上”可以说是必受挫的。
思考后发现,我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应该思维”,而是一系列“应该”。生活应该幸福,工作应该稳定,医学生以后应该当医生,当医生应该考研,考研应该一次考上……
可这些应该,本来不是我认为的应该,而是人们普遍的愿望。我错把普遍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又错把愿望当成必须做到的事,是焦虑的根源。
【我的行动】:
经常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认为我“应该”怎样生活,我也早已被灌输进许多“应该”。当发现自己在焦虑,我会跟自己说,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不合我意也很正常。
**钟壹馨:**
知识要点:
1,应该思维分为两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应该思维。几乎所有的消极情绪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
2,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跟愿望不一致。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
,我的思考:
我最近一次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昨天晚上。没忍住冲着儿子大声嚷嚷了,并告诉他,随他吧,如果这么听不进妈妈说的,那他爱咋地就咋地。我的极度消极的情绪冒出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孩子爸出差带回来一箱子的零食,是他一个做零食行业的朋友赠送的,我随手塞在了厨房的柜子了。周一晚上的时候,儿子不知道找什么东西,被他发现了这个“百宝箱”。他打开一看,兴奋地不行,里面装满了好吃的:旺仔小馒头,棒棒糖,酥饼,海苔.....统统是小朋友喜欢的(垃圾食品)。他拿了两包小馒头说和他姐一人一包,并表示,剩下的留到周末再吃。
谁想,昨天从起床开始,他就惦记着那一箱子零食,早餐也不好好吃,一直哭闹。早上的时间本来就赶,最终我妥协,说那再吃包旺仔小馒头,别闹了。好家伙,停住了哭闹,然后去上学。到了下午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又是冲进厨房急不可耐的要吃那一堆零食。任凭我怎么说,那是垃圾食品,吃多不好,巴拉巴拉说一堆,嘴巴讲干都没用。反倒是,我越讲道理,他越是死拽着一定要吃,于是有了前面说的我没忍住嚷嚷了。
这背后的应该思维是,我都告诉他了,这些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他已经5周岁了,应该要听得懂,应该要明白我是为他好。额,我完全忘记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
我没有先共情,认可他嘴馋是正常的。我被消极的情绪包裹,我想到的就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我得制止他,否则他又会喊肚子疼,我不愿意看到他一边吃垃圾食品,一边喊肚子疼。我不愿意看到他生病。
我的行动:
待我冷静下来后,我拥抱了一下儿子。我肯定了他喜欢吃,没有错。当我心平气和的和他说我的担心后,儿子接受了我的解释。但是同时,他也质问我,“妈妈,如果不能吃,你为什么还要留着它们呢?你为什么不送人或者扔掉呢?” 这一问,我倒是醒悟过来了,我如果不想孩子们过多的吃零食,那就不要让他们在家里看到这些东西,这是我可以支配的。
**陈伟平:**
【知识要点】:
1)应该思维的本质
①防御型心智模式有2种,一种是僵固型思维,另一种是应该思维模式。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人不去认识世界,而是试图让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不付合自己的世界,会表现出抱怨,焦虑,沮丧等)
②应该思维分为两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2)消极情绪背后的应该思维
①别人不是应该遵从你认为 世界生存的 。
(我们该管理的应该是自己,不是别人 ,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还是同事 ,都不应该用应该思维对待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 ,不要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强加给别人 ,在别人的角度上看 你的不一定正确 )。
3)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
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跟愿望不一致 。
(客忍愿望与现实 不一致,愿望是美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 ,你是受愿望支配,还是支配愿望呢?如陷入应该思维,人容易失去自主性。)
4)区分愿望与现实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 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视为的关键
(我们作为成年人,我们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着我们转的 ,宇宙也不会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 ,这个世界有时候是不公平的 ,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愿望很美好 ,现实是现实 ,我们要心存敬义,放下不现实 ,怀着愿望,服从现实世界运转,用行动支配自己前进 。
【我的思考】:
①这个世界是多色彩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 和看法,不要用应该思维来应对这个世界 ,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要弄清楚,这世界并不是围着你转的,他自己有自己的运运行规律 ,人要区分现实与理想 ,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 ,要弄清楚 自己的位置 ,别让应该思维支配你 ,而是你要自己支配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
②我们无论在对待事物和对待人方面 ,也要弄清楚一件事情 ,别人或者事物都是一个独立个体 ,他不是活在你应该的思维上的,你要求不了他(至亲和朋友,同事等) 应该怎么样对你 ,因为别人有别人的想法 ,事物也有事物的想法 ,所以呢?我们只能管理好自己和如何看待自己。
【我的行动】:
多读书 ,认清世界运转规律 ,提高认知,把时间当做朋友,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自己的未来由你自己创造 。
**踏雪寻梅:**
【知识要点】:
1.应该思维分为两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2.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
3.必须和应该思维总是相伴,相生必须意味着只能是这个结果,但结果不符合预期时,人们就会陷入严重的焦虑中。
4.当一个人说自己一定要做到的时候,他并不是说自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而是想表明他有投入和奉献的决心,这是个决心,与外在的世界无关,仅仅和他自己有关。
5·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
【我的思考】:我的婚姻曾经一度陷入破裂当中,原因是因为我嫌我老公陪伴少,每逢节日或者是结婚纪念日,他都记不到,有时甚至约好去看电影或者是吃晚餐,他因为有应酬,却推掉了我和他之间的约定。我很恼火,让我觉得他的应酬比我更重要,会常常陷入怀疑他爱不爱我的纠结中去,几度想和他离婚。
这是典型的应该思维,在应该思维中,我觉得他应该陪我,他应该放弃他的应酬,他应该无条件答应我的要求,如果他做不到就证明不爱我。
后来学会了正面表达,我温柔地告诉他,我想他抽时间陪伴我,不然会感到孤单。他果然放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尽量争取时间回家陪我。
这种正面诉求方法很神奇,当你越想控制他的时候,他越不回家,当你平和下来,以不应该的思维去思考,他越是争取时间尽量回家。
阿德勒说,我爱你,那是我的事,与你无关。
【我的行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在婚姻、生活、事业中杜绝以应该的思维去向操纵他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
**时汝佳:**
【知识要点】:区分愿望和现实
【我的思考】:
宁向东说,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本身就会参与决策。
情绪是第一生产力,管理者要善于控制情绪,使用情绪和传递情绪。
从愿望出发,我们都自视甚高。
初唐四杰排名是王杨卢骆,杨炯说“耻为卢前,愧为王后”。
这也是对自己的高估。
【我的行动】:
笑来老师讲不要有消费幻觉,投资幻觉。这些幻觉我之前都有过,也把比特币换过纪念币。
本以为定投践行群里,笑来老师没得说了,翻来覆去不就那几个事吗,可总会有惊喜。
**K琦:**
【知识要点】:
1\. 防御型心智模式有三种典型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都会阻碍改变和发展。
2\. 应该思维的特点
►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沮丧。
比如读书时,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去更好的学校;工作时,我们觉得自己应该进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为人父母了,我们又觉得儿女应该更听话。
►应该思维和愿望的区别
1)能否容忍现实跟愿望不一致。
比如希望孩子乖巧和听话,这是愿望,可孩子常常会拖拉,这是现实。
因此如果我们要改变现实,得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想办法。
2)我们作为主体能否去支配应该思维或愿望,而不是被思维所支配,服从于思维设下的规则,而失去了自主性
比如在工作中,受到某个同事的不尊重,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得到其尊重,于是陷入纠结,思考一定要在工作上超过对方才能获得内心平静,然而却忽视了这个愿望并不是一个必须。
►如果不把愿望当成一个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不会很容易偷懒吗?
1)要意识到“决定要达成一件事”是只和自己相关的,不能奢望现实会迁就愿望,如果只想着“决定达成一件事,事情就一定会成,”就会陷入应该思维。
2)不把愿望看成必须要完成的事,会让做事更有灵活性。
3)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作为成年人,我们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我们来设计的,宇宙不会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我的思考】: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畅销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主角为画画舍弃了一切世俗生活,包括物质、名誉、家庭,甚至是自己的身体。
且不说主角只为追求“诗和远方”的这种理想主义个性(毕竟是艺术家,还是生活在小说里的艺术家,可以理解...),当时看完的一个想法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纯粹的感动。感动主角这种将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的自由立场,感动其在无数世俗嘈杂中仍然能遵从自己内心愿望的坚持,感动其在小说最后能够实现其人生意义的结局(希望没剧透...)。
看到这位艺术家这么精彩绝伦的人生,我好像也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想象自己和梦想的距离。但俗话说不怕太认真,就怕入戏深,追求梦想的过程固然美妙,可在人生中还需时时刻刻警惕理想主义上头,分不清现实和空想。(多想无用,不如做事!)
【我的行动】:
最近在啃beyond feelings, 发现原著内容多、词汇难,决定先吃透提纲,再配合听课简短记录要点,初步理解后再啃原著
---
我是笑来定投践行群班长,笑来写作训练营助教,服务践行群400多人,写作训练营200多人。
践行群有9000多践行者,如果你是笑来的粉丝,也喜欢写作,是一个愿意慢慢变优秀的长期主义者,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