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能延长时间总量,那就增加时间的密度 今天打磨的概念关于“长期” 它的逻辑很简单,但在认真思考过它之前,大部分人对它是忽略的, 然而它的重要性又特别重要,以至于一旦你理解了它, 你对世界的理解又会深刻一些,从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因此更加清晰简洁, 所以,请你务必认真地,只字不差地阅读它们…。 请思考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长期很难熬?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而一部分人又不觉得有所谓难熬感。 为什么人到了中老年时,又会觉得时间在“逐渐加快”? 明明时间的流逝速度是客观一致的。 这两问题,请先认真思考,我说真的。 先思考了再继续往下看,然后看看我的解释和你的理解有没有不一样。 (很多时候,你光看了内容其实没多大用,你要先思考,现在就请你甚至可以先闭上眼,认真思考一下上面两个问题,把你思考的过程,或者说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再接着阅读,以及对比。当你真的这样做了,你的学习效率才真的提高了,然而这都还没完,接下来你还应该时刻调动元认知,带着你的这些思考,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把这些思考实践起来,实践中你或许又会有新的感悟,然后你又记下来那些感悟,然后又带着那些感悟去生活中践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 简单的说,是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时间的感知力不同**, > (现在就试着把这其中“为什么不同”的底层逻辑试着厘清, >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从而获取你自己的“长期”感知力) 从客观角度来看,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在一秒一秒的流动 那么,所谓长期,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 然而事实是:不同的人们的确感受到的长期却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觉得长期是遥遥无期,有的人觉得长期或许是100年、或50年、或30年、20年、7年等等等等 (的确,实际上,速度特别快的物体他的时间会相对更慢一些,但那是在非常大的尺度上讨论的情况,现在这里讨论的时间,只是对于我们目前还是生活在地球上,还在低速运动的人类而言的时间。) 其实,在我们没有具体参照的情况下就“凭空”讨论长期的确是不好衡量的, 那么为了直观方便,我们引入‘投资’这个元素,再结合着长期来理解,所谓的‘长期’就变得好衡量,以及容易便捷的得出参照了。 如果你前两天刚看了前面几篇文章,那么你应该对于“复合年化收益率”、“定投”这些投资相关的概念还有印象, 现在我们引入它们,来辅助分析理解长期: 这里我先附上一个表,需要你跟上思路一起仔细阅读这个平白无奇的表,只要你跟上思路,就能在这平白无奇当中感受到关于“未来”的玄机奥妙 10% 15% 20% 25% 30% 35% 0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2 1.21 1.32 1.44 1.56 1.69 1.82 3 1.33 1.52 1.73 1.95 2.20 2.46 4 1.46 1.75 2.07 2.44 2.86 3.32 5 1.61 2.01 2.49 3.05 3.71 4.48 6 1.77 2.31 2.99 3.81 4.83 6.05 7 1.95 2.66 3.58 4.77 6.27 8.17 8 2.14 3.06 4.30 5.96 8.16 11.03 9 2.36 3.52 5.16 7.45 10.60 14.89 10 2.59 4.05 6.19 9.31 13.79 20.11 11 2.85 4.65 7.43 11.64 17.92 27.14 12 3.14 5.35 8.92 14.55 23.30 36.64 13 3.45 6.15 10.70 18.19 30.29 49.47 14 3.80 7.08 12.84 22.74 39.37 66.78 15 4.18 8.14 15.41 28.42 51.19 90.16 16 4.59 9.36 18.49 35.53 66.54 121.71 17 5.05 10.76 22.19 44.41 86.50 164.31 18 5.56 12.38 26.62 55.51 112.46 221.82 19 6.12 14.23 31.95 69.39 146.19 299.46 20 6.73 16.37 38.34 86.74 190.05 404.27 在这个表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分别是: 第一行的百分数表示的是“年化收益率”,第一列的0-20,表示20年的时间,一开始的“0年”的意思是,假设刚投入本金的第一年。 第一年不管投多少,都假设为一个单位的量,所以一开始就写1。 这个表重点要关注的是“在不同的年化收益里下,不同的时间尺度之后的投资回报能翻多少倍”。 (现在是“模拟投资”,感受“本金”翻倍即可,至于以后真实投资的时候,你就照葫芦画瓢的把自己的投资本金带进去相乘就是。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主题是一起来看这些数字当中的对于长期的理解。) 为了能直观体验长期,首先,我们先给“长期”做个局限,以此来作为统一的理解它的标准: ## **投资额翻倍,再翻倍,所需的时间,就视作为长期;** 说定义了长期,顺便一下中期和短期: **投资额翻倍,所需的时间,就视作中期** **投资额达成50%的增长,所需的时间,就视作短期** 那么,现在去到表里面,看看不同的年化收益率下,达到翻倍再翻倍所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这个表咋眼一看或许看似枯燥乏味,平白无奇,但是只要你真的慢慢的边看边去认真感受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了,你一定会感受到神奇的力量直击你的大脑深处。不信你就认真一个试试) 我相信你认真看了,于是你看到: **回报率10%,需要14年半左右,一开始投入的本金能翻倍再翻倍** **回报率15%,需要接近10年,翻倍再翻倍** **回报率20%,7年半……** **回报率25%,6年多……** **回报率30%,5年多……** **回报率35%,4年多……** 最后在来看看这两组: 回报率10%,和35%,悬殊25%,同样是翻倍再翻倍,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十年 …… > 现在,用你的元认知问问你自己,此刻你内心是什么感受? > 然后,再带着你元认知回去重新看看这张表,看看不同的回报率,在20年时的倍数表现 …… > 甚至你可以再继续把表往下计算,如果是30年,或者40年,这倍数会到多少! 好,先把注意力从那迷人的倍数上面,转移到这些逻辑文字上来。 投资回报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我们思考质量的体现。 (**“正确投资的本质就是智慧”**关于这个观念,如果你感到疑惑,那请往回看之前的关于“什么是资本”的文章,比如这篇:[正确认识“投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ODczODg4OA==&mid=2247484422&idx=1&sn=ddb89255f983dc76f7d1cedf85f6eb9c&chksm=cf0e68a1f879e1b79d5152225f88fa725262a10ba9b187acd56765e139069cc9a8d59ebe54d1&scene=21#wechat_redirect)) 于是,如果我们的思考质量兑换到投资回报率只有10%那么,我们的长期就是大约14年! 如果我们的投资回报率能够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增长到若是20%,那么我们的长期就可以只是大约7年! 双倍的质量,感受到的就双倍的人生! 这就是开篇所说的,时间的感受力。 说穿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差异,本质上都是智慧的差异。 不同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同样是一张人脸包裹着一个脑袋,表面看着悬殊不大, 但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或许是实实在在的天壤之别的差异。 理解了上面这些,那么现在,可以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中的问题了 > 一开始的问题是: > > 1.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长期很难熬?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 而一部分人又不觉得有所谓难熬感。 > > 2. 为什么人到了中老年时,又会觉得时间在“逐渐加快”? > 明明时间的流逝速度是客观一致的。 > 先看第2个 首先,从主观的时间感受上看,对6岁的小孩和60岁的中年来说, 同样是一年1时间,在他们各自的体验里, 小孩能感受到的是: 1年时我目前所有经历的1/6。 并且3-4岁之前的记忆,其实都基本是没有的,常规的,6岁的小孩真正记得住的,更多是3-6岁这3年的东西,那么,1年给他的感受更像是1/3-1/2的所有经历过的时间。在他们的回忆里,哪天都像是“昨天”(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听到过小朋友说已经过去好几天甚至更久了的时间,都总爱说“昨天”)。更别说10年或者20年了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概念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总是盼望着长大,但是总感觉长大遥遥无期”这样的感受的主要原因。这样的“长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我们的感知能力。 而对于60岁的人来说,即便除开前面3年不算,1年的时间,也不过是生命经历中的1/57,并且来年的时候,1年就变成了1/58……1/59、1/60……假如,在这期间的这个年长者已经停止了学习,大脑并没有发生什么成长变化的话,那么他感受到的时间,就是在“逐渐加快”的。 从某个角度看过去,从我们出生开始,时间的流逝在我们自己的体验感上,就在以势不可挡的加速度不断流逝……直到随着我们的生命一起,戛然而止。 关于这个表格,还有一份升级版需要你自己动手完成。 那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上一个“定投”元素, 很简单的计算问题,在前面那个表的基础上多一个条件,每年在之前的基础上追加数量“1”的本金, 我给你起个头:比如20%回报率,一开始本金是1,第一年过去后收益为0.2,加上本金就是总的是1.2,这时候“追加”一个单位就是2.2,然后等待第二年过去,连本带收益就是3.64,再追加1,有4.64,等第三年过去~就成了5.37…… 为什么让你自己亲手计算,是为了让你感受一下时间的力量,还是一样,不信你试一下…… (当然,投资回报率可以自己随便设计,比如9%、14%、19%、24%……很好玩的) 当你把表格“一字不差”的排出来后,你就能对未来的感觉更加清晰一些,或者说对于时间的感知力就会更加敏锐一些。不信你试试。 我们之前的文章里不是说要“看到”未来,笃信未来,活在未来嘛,结合着今天对“时间感知力”概念的角度看过去,当我们把视野放在了未来,当我们能感知到未来的同时,我们的肉身也肯定是活在当下的,那么这样一来,我们感受到的时间,其实是“双份”的,我们的体验感,就要比没有“活在未来”这概念的人更早充实。 这也就算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无没有对长期未来的感知力,更多的只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只能感受得到当下的无穷无尽想要被满足的欲望,于是干什么去都急不可耐,自然的,在面对那些必须要面对的需要长期才能的事时,就会得特别难熬。而另一些人,不过是有无感知到了长期未来,于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印的有着而已…… 上面表格中,对于长期的理解,之前解释的角度是:同样的目标(比如翻倍再翻倍),回报率更高的人(也就是更智慧的人)只需要更少的时间就能达成。很直观的让我们能理解到这是高效率的的意思。 而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发现它还可以更有意思: 同样的目标,智慧越高就更早达成。那么,反过来看, 同样的一生,也就能做更多的事。做一兑换,相当于从另一个层面上说,相当于寿命延长了!并且还是质量更好的体验感。 而这些智慧怎么来的?归结为两个字:学习。 那么就可以粗暴的翻译成:学习使人增加寿命,而且是高品质的延年益寿(是不是又为学习找到一个重大的理由) 对时间的感受力不同的人之间的最大差异是:面对同一个事情,看到的是这事的不同的未来 时间不仅有长度还有密度 是不是又为学习找到了一个理由:学习可以延年益寿 这个表,体现的倍数,就是复利效应,然而对于投资,复利效应不止是对于金钱。更多是对于思考有复利效应,也就是说,我们一旦有智慧,就会更智慧,一旦更智慧,就会越智慧…… 学习就是定投思考。如和提高定投质量? 那就是不浪费一滴时间,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相当于提高定投的定额的额度。 最后小结一下: 提升对时间的感知力,最后会到过来提升自己对一切事物的感知力。 就好比,为什么同样一幅名画,有的人看着就是一幅画,有的人却能隔着时空感知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现在,我们在来看长期。 所谓长期,看似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词语,但是有的人就能明确感知长期是具体几年;而在有的人看来,长期只能是遥遥无期…… ok,今天就到这 (时间问题,“定投”部分没来得及融入,不过就当是留白一些打扰空间任你想象) --- 如果你想要改变,今天就是很好的起点 从把表格写出来开始 我是学生岳奇,觉得内容对你有启发,不妨点个关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成长,期待与你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也欢迎添加个人微信交流:1551968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