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会”是什么说的七七八八了,咱们就可以讨论“怎么办”了。
开门见山,来介绍两种“笨方法”:模仿高手和直接开干。二者各有千秋,自有利弊。
模仿是啥?模仿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他做什么你也做什么。曾经有这么一个问题,请问比赛中有两个人,现在你领先,请问,为了确保优势,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答案是没有底线的模仿,无耻的效仿对手的所有动作,如此,就能对冲掉所有努力可能产生的变数,不会缩小差距,也不会(或者是不用)扩大优势,但是却可以确保自己的领先直至终点,保持压制。当然了,模仿中,最好能够师法牛人,“抄袭”高手,让自己少走弯路,实现“持续的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结果也必然差不到哪里去。
模仿的实质,就是不问为什么,找一个效仿对象,仿照他在解决问题中的所有过程动作。他停你也停,他做走你也走,他吃饭你也吃饭,他睡觉你也睡觉,极端如商业间谍版事无巨细关注所有细节,但是又不做研究,不问对错,静静等待结果呈现。用筷子、骑自行车、使用开关,都是如此。
这样的做法缘由在哪里呢?
第一,我们的问题,99%以上都是前人遇到过、解决过的,而且衡量成功的标准很可能一致,所以,解决方案大概率是有的,只是我们暂未遇到。那么,只要找到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或案例就好,哪怕问题有所出入,依然能够找到参考。
第二,既然是解决方案,必然可以分解为一套动作、一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同时做,哪些分别做,就像SOP(标准操作程序)那样一目了然,清清爽爽,这样的好处在于,跟着做就能自然到达对岸,而不深究道理为何。
当然了,如此也有弊端,那便是,如此重复往返,只能算是依葫芦画瓢,万一弄巧成拙,按下葫芦起了瓢,也只能干着急,原因就在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模仿成功了,一定要追问,这么操作是为什么?它的道理究竟在哪里?科学根据为何?如果问题发生变化,应该做如何应对?甚至是,原来的解决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有什么?要想改善提升,可以怎么做?
如此循环往复,必然日益精进,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