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羽白石,今天是我在新作日更的第224天。
你知道吗?在中国封建统治王朝中,有一个富有程度被严重低估的朝代,它就是只存活了短短37年的隋朝(公元581-618年)。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可不像隋炀帝,杨坚非常勤俭,也是在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一般人都会认为唐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顶尖富有的朝代,唐朝最强盛的要数唐玄宗在位前期的开元之治了。但是开元之治时期,全国人口是820万,而隋朝时人口就已经达到了890万。隋朝时期还开创许多制度不管是完善三省六部制,还是开创了后续沿用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唐朝之所以能够强大,很多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制度都是延续了隋朝。
隋朝时期还开始屯粮,据说当时一个粮仓的储备量就够全国人口吃三年。有的粮仓在隋朝灭亡20多年之后,里面存的粮食和布帛,都还有剩余。后世通过对隋朝粮仓的考察,可以看出该粮仓可能储存有50万斤粮食,而这样的粮仓,隋朝还有很多。隋朝人口数量众多。垦田面积也非常的多。
作为隋朝灭亡的最大罪人,隋炀帝杨广可不像他父亲那么勤俭朴素,他拥有的众多罪名中,其中有一条就是”炫富“,花样之多,耗费之巨,出手之阔,中国所有皇帝看了想必都为之汗颜,那么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即:隋朝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呢?很显然如果隋朝穷的话,杨广就是想炫富,他也没那个实力啊!
为了相对直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杨广怎么花钱的?他一生酷爱巡游,动不动就带着文武百官四处游玩,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大修宫殿,其耗费之巨,可以让只是下几次江南,国库就空了的乾隆哭倒好几回的。
比如他为了让胡人们安分一点,就邀请诸藩各部的首领来洛阳看百戏演出,一场表演人数高达两万人,音乐声在十几里外都能听到,并且演出一搞就是一个月,其花样之多,就算把现在各个电视台的春晚加起来都比不上。
胡人们看完表演后,纷纷要求来洛阳做生意,杨广就下令盛饰市容,装璜店肆,房檐一律,珍货充积,而且饭馆不收钱,树上还裹满丝绸,其出手之阔看得胡人们一楞一愣的。
更为夸张的是,隋炀帝杨广还各处征战,开挖大运河,造巨型龙舟等,但即便他如此奢侈,如此花钱,但依然没有败光家产。“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卷 8 ),另有史料记载,在整个贞观之治期间,唐朝的经济水平,都没有超过隋炀帝大业五年时的经济,难怪有网友戏言杨广:我也想低调,可时实力它不允许啊!
由上可见,后世王朝的盛世之富,都是吹出来的!在史书上,对于隋朝的富有程度,用了这样的一句话:“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文献通考》),所以,隋朝才是真正的盛世之富
隋朝的富有,离不开杨坚杨广两父子的努力。其中,杨坚实行的设置粮仓制度,让灾荒不再成为改朝换代的原因,而杨广延用了他爹的各种措施,只不过行事过于激进了一些,但是在杨广时代,隋朝那是相当有钱啊!
隋朝赋税一直很低,隋文帝使用北魏的租庸调制,而且一降再降,杨广也没有增加,大致相当于汉朝的三十而税一。隋朝之所以灭亡,不是百姓穷得活不下去,而是他滥用民力,大量的人口死于战场和劳役,致使无人耕种,引发了天下大乱。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商业也非常发达,这一点可以从商业城市的繁荣上得到反映。当时最大的都市是东西二京。西京长安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隋书·地理志》说这个城市:“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东京洛阳商业也很发达,尤其是内通南北水路的运河开凿以后,这里更成了南北货物集散之处。洛阳有三市,东市名丰都,南市名大同,北市名通远。丰都市内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通远市东临漕运的河渠,河内船只数以万计。洛阳、长安以外,南京的商业也可和两京相比美。
此外,广州是海外贸易的商埠,江都、宣城、毗陵(今江苏常州)、吴郡(今苏州)、会稽(今绍兴)、余杭(今杭州)、东阳(今金华)是东南地区的商业城市,成都则是巴蜀地区的商业中心。
隋朝的对外贸易路线,有西北的陆路和东南的海路,西北的陆路对外贸易尤为发达。西北的陆上贸易,主要通亚洲西北部,甚至远至欧洲东部。海上贸易,通南洋诸国和日本,对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隋王朝时,日本曾多次派使臣来华通好,隋炀帝在大业四年(公元六○八年)也派裴世清回访日本。
1969年,在河南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到了40多万多平方米,里面打探出有200多个粮窖。其中还有粮窖留有已经炭化了的稻谷近50万斤左右。

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