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英语老师YOUNG推荐了这边书,读完的确有点颠覆三观。书中从人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是社会动物的角度揭示我们隐藏的一些最真实的动机,比如我们不喜欢谈论或谈及我们自私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脑中的大象”。
> 英文中有个成语叫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就是房间里的大象。意思是说,有些事物、有些问题,明明就摆在那里,但却不愿意说出来,甚至都可能没有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了,每个人都不愿意正视,都假装不存在一样。就是人的一种典型的自欺。
>
> 而这本书的书名,“头脑里的大象”也是这个意思。副书名是: 日常生活中的隐性动机。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或自认为合理的行为或现象,很多是一种非功能性、炫耀性、潜意识的行为。接下来我从消费,艺术,教育,社群(宗教)几个方面,来一起正视这个“头脑中的大象”。
从人的消费和艺术来看,浪费很重要。
* 比如是吃饭,如果仅仅是从营养和美味的功能性出发,就不会有那些造型精致优美且昂贵的“婚礼蛋糕”,也不会有充满艺术性摆盘的”精致料理“。当然有人会说,当条件允许,我们不仅仅追求满足口腹之欲,还要有仪式感,要赏心悦目,让所有的感官得到充分的享受。真正隐藏的动机是:我有很多的生存富有,我有资格炫耀的。每一口食物,即使一片新鲜的迷迭香装饰,来自美洲的香水柠檬,无一能改进口感,但人们就是喜欢。
* 比如巴黎时装周上,华丽夸张的时尚服饰,根本不会在现实中穿的。还有扭曲双脚的高跟鞋,不断晃动的耳环,多余存在的领带,都像人们展示出:相对于舒适性,我更在乎时尚。我的形象与社会地位是一致的。我出身高贵........
* 艺术作品,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音乐,舞蹈,戏剧等,既能让我们内在感官上得到难以言表的兴奋与愉悦,还从外在的体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能。人们需要大量的闲暇时光,去评估,思考,评价自己的”鉴赏力“,以便显得有”修养“和”见识,人们是不愿意被人发现,面对一件艺术品时,自己分不清孰优孰劣,不能道出一二的”门道“。
- 艺术,最开始起源于有钱有闲阶级,就是一种不切实际,不服务于”生存功能“的活动。
再来看看教育。今年7月份国家的一纸公文得到了多方面的解读。养孩子的父母们,真的从此就能从校外培训的军备竞赛中解脱出来吗?后续的政策和规范,值得拭目以待。
这种“过度教育”与“过度医疗”类似。对于孩子,对于病人,我们总想多为他们做点什么,帮助他们快速获得知识,恢复健康。无论做的如何,都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让我们显得很没有责任感而感到内疚。至于我们一厢情愿的付出,到底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帮助,甚至有没有不良影响,反而很少去考虑,或者也不懂得如何考虑。
试想一下,全国排名前的大学,每年录取的本身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最后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到底是像钻石一样,在优秀的工匠这里,进一步的得到打磨,显得更有光泽?还是颁发了一张“专家鉴定书”——学历证明,对学生未来在社会上提升收入更有帮助呢?
> 书中对此提到:每个孩子受教育,并不一定使他变得更优秀,教育更大的价值,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身已有素质的机会。最后的毕业证书,对学生工作后收入的影响占比约80%。因为很多雇主无法鉴定一个人的责任心,职业道德,认真仔细等需要长期观察的品质,只有从学校的“专家鉴定证书”大概率推算是否符合要求。
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可以起到宣传和教化的作用。国家之所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教育中,而且涉及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材,基本是指定的。在学校这种高强度,流水线的“训练”,一方面来说让学生毕业后更适应社会的工作和等级制度,方便被管理,一方面也让学生变得文明,懂得礼仪,远离暴力,能更冷静的面对冲突。
最后谈谈宗教,也就是拥有“共同信念”的社群。人类历史中流传至今的宗教和信仰中,都有一大批虔诚的信徒,对于身处圈外的人,有时很难理解宗教仪式中,耗费信徒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有的需要牺牲自己的健康(自虐式的跪拜),禁欲及生育等。书中也指出,宗教背后的力量,是让付出代价越高的人,在社群中越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同时将那些不具备奉献精神的排除在外。
宗教一方面都倡导人们避恶向善,强调宽容与爱,比如基督教里的“爱邻如爱己”,“有人打你的脸,你要把另一边的脸凑过去”等,实际是教导人,当觉察到他人错误时,要善待并原谅他们。矛盾的是,宗教内部的信徒如果违反了规定和戒律,则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类似宗教,我们日常中也有很多社群,一般都吸引具有“共同价值观”,认同社群文化的人加入。而且也都设有一定的条件和门槛,要求人们付出一定的代价,不能只是随便试试,要认真的适应社群的信念体系,让人感觉在社群中,自己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的,社群才能长久的维护与发展,这一点对我们经营自己的社群文化很有启发。
总之,我们各种隐藏的动机中,很多出于“本能”驱使,我们不能就此否定,本能就不适应现有的生存体系,也别去嘲笑那些按本能行动的人有多傻,被人骗得无可救药。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在追寻属于自己的“快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