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十三邀》看到许知远对话罗振宇那一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罗胖非常嗨的说自己要当一个兔子,有口吃的先吃,吃完挪个地方再吃,这叫过往不恋、未来不赢、当下不杂,我们不去做提前设计,主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然后又说在这个时代洞见越来越没有力量,你没有办法洞见未来。听到这里,许知远用笔记本拍了一下桌上的书说,然后你又卖给人家《超预测》,这是怎么回事呢?洞见又没有力量。
罗胖很认真的回答道,洞见越没有力量越要洞见,这没有办法,只能缺什么补什么。所以这些书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智力上的刺激吗?许接着问,于是罗胖只能承认他们确实在帮自己洞见未来,跟着又打了一个比喻,因为一直会有人往前看,两个往前看的人交换一个眼神,会让前方景象更立体,而不是真实,然后你会对当下的决定更有信心……
你可以看到,当对话演变到需要打比喻的时候,往往也意味着事情开始变得复杂,罗胖所说把当下事情做好,其实所谓当下的事情,也是基于一个关于未来的洞见设计出来的。所不同的是,现在执行层面的效率好像变得更重要。因为大方向早就被罗胖提前选好,剩下的就是遵循互联网企业的套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让企业能不断生存、壮大,撑过黎明前的黑暗,以期在这个方向上走的更远。回过头看罗胖兜售的那些关于未来的洞见,那些超预测者在书里说的,除了用于印证罗胖自己的观点,让未来更立体;也被他当做信心的源泉,以此构建内部共识,他认为越相信的事情距离成功就越近。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逻辑思维的提前布局和良心服务,让它在这波知识付费的潮流里从头吃到尾,如今已经变成一只巨型兔子。
那么,当我们谈到超预测本身,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超预测对普通人是否也同样重要呢?超预测是否都是不靠谱的?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上的预测才算靠谱?看完这个节目,我忽然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起来。
首先,当我们谈到预测的时候,要知道不管投资还是投机,最重要的部分都涉及预测。长期主义者,你需要预测你投资的这个标的,十年后、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投机者,你也需要预测这个标的几天后几小时后会怎样,然后根据这个预测做决定。退一万步,你说我不懂预测,我知道自己不准,那我直接买指数基金不行吗?没错,你这个行为也包含了预测,它只不过从零售变成了批发。
再仔细想想不光是投资,我们选择和一个人结婚,这不也是因为我们预测结婚后的生活会更好吗?我们选择去一个新的环境,旅行或者长期居住,都会对新生活有一个预期;我们想学习一个新东西,学web3.0还是人工智能……预测贯穿了我们的生活。平时我们意识不到,日常生活中糊里糊涂,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的吗?好像也没什么。因为日常生活的容错率很高,你经常看到人们违反规则,但没见过什么人会付出惨重代价。不仅如此,我们在婚姻、学习、健身等领域中,自己就是决定性变量,而人有时候是最不靠谱的动物,你今天想干这个明天要干那个,没什么缘由。但站在投资和商业的角度,这可是两个很高端的游戏机,内部有好几套精密且复杂的运行逻辑,光是研究机器本身,就够你研究一辈子。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游戏里如果犯错,代价会很快且直观的显现,玩的好坏一目了然,投机取巧的空间几乎没有。
所以,日常生活你可以稍微懈怠一些,不看书、不懂道理也没关系。但你如果想进VIP区域,把玩高端游戏机,我建议你不光要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还得对未来有一个超预测。
那么超预测的靠谱程度如何呢?当我们观察那些善于预测的人,也就是商业和投资领域的高端玩家,你会发现他们很少关注宏观预测。巴菲特甚至直接不看宏观经济预测,他认为未来的经济形势虽然重要但不可知,没人能拍胸脯说自己百分百是对的。因为牵扯到宏观形势,其中包含的变量太多,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极为复杂,科学方法在这里是盲区。就像我们能精准预测行星的运行规律,也可以预测微观量子之间的关系,但没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如何,不是因为科学不发达,只是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一样,科学家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有什么药可以预防所有癌症那他一定是骗子。
但太过具体的预测也不行,阿尔文.托夫勒1991年在《权力的转移》里预测川普或将成为美国总统,这确实很准。只不过就是同一本书,他预测通用汽车未来会解体,但人家现在也活的好好的。所以,靠谱的预测,应该是这两个极端中间的某个点。它应该代表大的趋势,同时变量又足够少,最好只看某个行业、某些团体、某个国家,它可以包含主观看法,但又不能太主观。
未来的工作将从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会产生许多需要心理学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过去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结构都长期稳定,但在电子信息时代,甚至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企业会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洗牌。人群会逐渐碎片化,统一的价值观越来越难实现,未来世界个体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为个体赋能的企业会有极大利润。这些预测不一定都准,但他们都是好预测。
最后,我们涉及到程度和范围的划定。这个很难定义具体标准,事实上我们最好只做在自己能力圈之内的预测,在对自己足够了解的前提下,不断打磨这方面的看法。而且无论如何,我们在众多超预测之中做判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带有你的判断并非绝对准确的那个意识。同时这个意识也需要把握,你既不能过度自信,到自大的程度,也不能过渡怀疑,因此丧失判断力。
《十三邀》是很好的节目,推荐大家都去看这一集,在我看来,这集之所以如此精彩,就在于两个人的水平旗鼓相当,而且许知远愿意做一个苏格拉底,慢慢把罗胖的真实想法引诱出来。将近六年过去,回过头看罗胖没有告诉我们什么真理,他只告诉我们一个勇猛、精进的人是怎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