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推荐过麦基的**《故事》**,微博上也经常看到有人推荐《故事》,但我一直没下手。就在双十一即将结束的前一小时时,我进河森堡的直播间看了看,然后以非常优惠的价格买了一本。
《故事》算是大部头了,452页、共计44万字。断断续续我花了两个月读完了,相当茫然。故又匆匆翻看了目录,尝试回忆书中的内容,但仍然只有粗粗的几个想法。想到笑来老师说正在寻找适合的人来讲这边书,就动手记下了自己目前的想法,待将来听课时再对照。
1、**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拍电影如此,讲故事也是如此。《故事》一书通过拆解约两百部电影,总结了优秀电影的构成,总结了故事的讲述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规律,才能写出好故事、拍出好电影。
2、看书的过程中,想起了自己的一个观影经历:先看的电影《太空旅客》,感觉一般般;然后看了一个[解说视频](https://weibo.com/1879778060/F3WEp1sD8),再一脑补,突然感觉变成了一部完全不一样的电影,自己是会一直被吸引着看完的。这个经历很好的印证了《故事》的内容:面对同样的素材,有还是没有**”手艺“**,将会拍出一个天壤之别的电影,将会讲出一个迥然不同的故事。
3、《故事》看了一半多时,看了电影《半个喜剧》。看到大结局时,突然反应过来,什么时候角色起冲突,什么时候冲突转换,什么时候大高潮,**不都与《故事》所说严丝合缝嘛**!
4、笑来老师在写作课里讲逻辑模板时,提到了**“三种有利模式”**,**电影也有有利的模式**,比如“主情节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必须在讲述过程的前四分之一时段内发生”,比如“观众所需要的是情感满足——一个满足预期的高潮”等等。
5、参加笑来老师的写作课后,自己也写了几个故事片段,然后就发现自己结结实实地落入了《故事》里所说的**~~“从外到里的写作”~~**模式。可着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编写了一大段前因后果,完全不知故事是否让人保持兴趣并打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