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蓉的行为金融学第三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价格错误是如何产生的?**
**1.文章讲了什么**
这节课主要讲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内容并从中解释了解价格偏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怎么讲的**
2.1 What 丨如何看懂行为金融学
首先,把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比作两棵树来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看懂行为金融学:
1)传统金融学认为大盘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大盘是可预测的。
2)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是非理性的,一群人在一起,还会产生系统性偏差。
3)传统金融学认为套利可以消除一切价格偏差;而行为金融学认为真实市场中的套利是有限的。
在套利也不能纠正价格偏差的情况下,心理学就站起来发挥作用了
接着介绍行为金融学课程的架构:
1)把握行为金融学主要在做什么。
2)解释心理学中的认知非理性和决策非理性。
3)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了解在真实的投资市场中,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错误、打败市场。
4)分析行为投资策略。
2.2 Why 丨为什么要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架构
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不管学到哪里,都会知道这些知识点会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影响我们的金融行为和决策。
2.3 How丨怎么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架构
如果一个学科想要挑战另一门学科,从树根的位置来撬动它最有效。要在脑海中建立起一棵行为金融学的大树,也要同时看到传统金融学对应的位置,两相比较,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行为金融学》目前还没有一本权威的教材,理论框架也没有现成的。以前我接触过行为金融学的不少概念、心理现象和投资启示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而建立起学科框架后,今后再收集的碎片化信息,它就会变成所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3.讲的对吗**
讲得很对,上面陆蓉老师所讲的学科框架是她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凝结着许多顶尖行为金融学家的智慧。这个方法在其他学科也一样适用。
**4.对我的启发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是从根上分开来的。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有各自的理论体系,长成了两棵完整的大树。它们树冠部分却是重合的,也就是说,传统金融学研究的问题,行为金融学同样也研究,只是两者的出发点不同,结论就大相径庭。
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看:传统金融学测量的是基准海平面,行为金融学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测量潮起潮落;传统经济学更像是道的层面,研究的是经济运行不变的规律;行为金融学从术的层面教普通投资者如何在暴风雨中稳住自己的舵,乘风破浪寻找机会。
**5.你计划怎么做或已经在践行了哪些事情?**
跟着陆蓉老师的课程,学习行为金融学,然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