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的内容,留下的,才是自己的。
《相约7年后》是笑来老师推出的陪伴7年的分享大课,每月月底一次付费直播(每期30元),对外公开分享,雷打不动,如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了,准确地讲,我们这场7年之约已走过28/84。
每期的分享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老师会花90%的时间,介绍一个重要概念;第二部分老师会简要介绍下自己当月的工作内容和今后的工作计划。
我很好奇,老师到底会花多久时间来准备每期的分享内容,因为感觉每期的内容都很深邃和精彩,还有大量的案例来帮助理解。为了把这些精彩的内容真正地"留给"自己,每期内容我至少会听3遍,最后一遍,会边听边记,“笔记”的记。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每一句精彩内容时,突然发现老师在直播过程中,居然几乎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多余的叹词,更是为老师这种炉火纯青的精准表达所折服。
在上期的分享中,老师提到:what是幸运者和发明家们去发现的、创造的,why是科学家们去研究的,而我们平民、普通人只需要知道how,就足以解决这一生能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所以学习其实没有那么难,**人这一生的学习仅仅是阅读书明书而已。**这样绝大多数父母的压力就减少了很多。
本期的主题是符号系统。听完本期的分享,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一切的知识以及知识的习得,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应用”一套新的符号系统。**
老师认为:符号系统可以很简单(比如对、错),也可以很复杂(最复杂的居然是自然语言)。任何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套符号系统。比如,地图、拼音、音乐、编程,包括自然语言。我们在阅读所有东西的时候其实都是在阅读一套符号系统。
**2、突破符号语言的方法也很简单:重复。**
重复的次数原本是1万遍,但是你心里觉得100遍就够了。
今天使用的拼音也是一套符号系统。今天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受过教育的人,你会觉得拼音简单的一塌糊涂。很多人想当然以为,所有人都应该轻松掌握,其实我们今天使用的拼音方案是1958年才全面推行的,到现在才64年。
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体系,那些长辈咋就学不会呢?太老了?其实那样一个简单的体系,当初学起来也是很耗时费力的。看看中文的注音方法,即便是研究生也看不懂。
我们忘记了小的时候曾花了1、2年时间才学会的,更为关键的是,在今后的日子里,重复了不止万遍。这一生进因为查字典而使用拼音,保守估计使用了十万次以上。大量的甚至是及大量的重复,才让这件事看起来如此简单,但却忘了最初的时候可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我们学东西失败的原因都一样:低估了必要的重复次数。
这也是学渣和学霸的区别——是否肯用功,是否达到了必要的重复次数。
**3、一个容易被忽略却很有效率的子女教育活动——折纸**
一个日本人发明了一套符号系统,可以以图示的方式告诉人们是一步一步是怎么折纸的。他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样是凸折,什么是凹折。有了这套系统,折纸就再也不需要面对面教了,再也不需要手把手教了。
老师选择折纸,是因为他在研究教育子女什么样的活动是比较有效率的,选来选去选了折纸,甚至比LG高级的多,特别能够高度训练眼手协调的。折纸传到美国,被一帮数学家研究,数学家给出了4条数学定理,从那个时候开始,折纸可以折出任何形状,是个特别值得研究的东西。
因此,符号系统对知识的传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