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 思考
迟迟写不下这章的读书心得,因为不理解或者说不认同塔勒布的论述。
作者在这个章节中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是要缅怀人类历史上的那么多无名英雄吗?和反脆弱又是什么关系?
是的,历史上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实践者,他们没有“知识”,他们不是知识分子,他们没有“话语权”写下自己的历史。
但是,这产生了多少不良的后果?没人写他们的历史,又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二战霸王行动开始之后,艾森豪威尔在指挥所里说,此时此刻我的作用可能比不上前线的一个士兵。然而,没有人否认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当然,也没有人知道那么多前线士兵的英勇战斗细节。
所以,写两点感悟:
1. 孩子的受教育过程其实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课程上,更多的是需要让孩子在课堂之外提升他的反脆弱能力。
1. 塔勒布知识面实在是太广了,思维和逻辑的跳跃非常大。
看到这个章节,我突然很想知道塔勒布是什么政府主义者?显然不喜欢集权式,但对西方现行政治制度也颇有微词。应该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因为他刚卖掉了比特币。
另外,到目前为止,塔勒布论述了个人的反脆弱性,公司的反脆弱性,城市的反脆弱性,那么民族或者国家的反脆弱性呢?尤其是在这次疫情之后,不知道塔勒布会不会有新的思考。
这么大个黑天鹅事件,塔勒布不能无动于衷吧。
按照塔勒布对黎凡特的反脆弱性赞赏有加的论述,过去几千年来,在所有的文明中,中华文明的反脆弱性显然是最强的。
进一步来说,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中,人类算不算是最具反脆弱性的生物?
至少恐龙不是。
# 笔记
新的交易员能且只能通过学校来学习交易知识,所以他们除了相信学者的话别无选择。这就是塔勒布所说的教育的一个问题吧。
然而,在踏入交易所之前,这些新的交易员能且只能通过学校进行学习,所以他们只能相信学者的话。
> 新的交易员相信了学者的话。
现在呢,是不是已经有人把论文的要点形成了新的模型,作为教科书去教授“新的交易员”?
> 它成为经济学历史上下载次数最多的论文,但在前几年的时间却几乎无人引用。没有人想这趟浑水。
没人写试错法为基础的历史,
1. 用试错法做实践的人没有时间和文笔把过程写下来;
1. 试错法的过程估计也非常琐碎,没什么好写的,写出来的故事大众也没什么兴趣看。
1. 好像科技发展史的开头都有一点点这方面的描述的吧,只是实在是没啥写的。
> 但是,你在有关技术的历史书籍上是不可能读到这些的:我的儿子念的是航天工程专业,他就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
可能这个工程历时学家是对的,但是,经过维纳这么阐述控制论之后,对控制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维纳的阐述,控制论的发展会不会延后很多年? 历史上的无名英雄当然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吧。
> 他指出,维纳只不过是阐述了在工程领域早就实行多年的反馈控制和数位运算的概念。然而,人们(甚至今天的工程师们)都误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维纳的数学思考。
三五层的建筑物屹立至今和现在几百层的建筑物无法做比较吧?
> 他们建造的建筑物大部分都屹立至今。
据说乔布斯每年都要把几个高管集中上几天,一起做深度辩论——类似于做头脑风暴。这个方式当然算不上是战略计划,而是一种保持开放性和随机性的辩论模式。
> 公司都热衷于制订战略计划。它们需要花钱来弄明白自己究竟该走向何方。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战略规划起到了作用—否定它的证据倒有很多。
或者这么理解塔勒布的意思:如果不是那么忘恩负义,那么,人类的进步可能会比现在更快,因为更真实的历史经验和知识能更好的流传下来,让后人受益。
> 我以一个令人遗憾的笔调来结束本章:我们对帮助我们走到现在—我们的祖先存活下来—的许多人都是忘恩负义的。
人类历史上的无名英雄多如牛毛,记录得过来吗? 如何才能做到不是忘恩负义呢?
> 我以一个令人遗憾的笔调来结束本章:我们对帮助我们走到现在—我们的祖先存活下来—的许多人都是忘恩负义的。
送一束花,烧柱香,也就这样了。那么,塔勒布给出来什么方法了吗?好像也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比如上面提到的,“并不意味着‘所有非学术的都是不严谨的’”,这个话没有问题,但是,怎么辨别呢?不用现在的标准,又用什么标准呢?不是现在的人制定的标准,又让谁来制定标准呢?
> 现在,读者们,让我们花一分钟的时间对这些人表达一下自己的敬意。想想看,那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人却遭到我们忘恩负义的对待,不受我们尊重,甚至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英雄。